重庆解放碑商圈中华路174号,川流不息的人群,几乎没有谁会注意这个门牌号。大门门框上印有消防通道几个大字,走进一看,两边墙壁上挂着数幅陈旧的黑白照片,再往前行,一幢别致的西式建筑浮现在眼前,这里就是国民参政会旧址。这幢隐藏在城市喧嚣中的古朴小楼,作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历史见证,为全国第七批国保。历时十年,11次会议在国民参政会,旧址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灰色的墙体、圆形窗、雕花大门在绿荫的映衬下显出独有的复古砖木建筑之美。这里的门牌号起初为油市街4号。据三峡博物馆抗战文化遗产介绍,1934年11月,重庆和丰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经理王成章从赖郁安、赖树勋、赖执中手中购买此房产。此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王成章将此房产租与国民参政会。1939年重庆市将原路段名杨柳街、三教堂、桂花街、油市街四条街合并改名为中华路,国民参政会门牌号也由此变更为中华路174号。解放后,原国民参政会旧址归重庆市交通局使用至今。1938年7月6日,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是在武汉召开,随后才迁往重庆。1946年四届二次会议后,参政会随国民政府还都南京,1948年3月宣告结束。前后历时十年,共召开四届13次大会,提出的各种建议案多达2600余件,其中有11次会议都是在重庆举行的。民主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据了解,国民参政会是抗战时期由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组成的最高咨询机关,是一个具有广泛政治影响的议会机构。林森曾在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的开幕式训词中指出国民参政会为抗战时期之人民参政机关,其最大使命,为集思广益,团结全国力量;其最大目的,在完成抗战建国之任务。国民参政会的设立和召开是抗战时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大进步。在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日渐加深的历史背景下,国民参政会在成立初期,国共两党和其他党派、无党派参政员中的大多数人都积极支持抗战、献计献策,这使国民参政会在团结全国人民、坚持全民抗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次为中国各抗日党派共同参与中国政治提供了一个公开舞台。
More